實施十項重點工作推廣脫貧攻堅“南充模式”
2017-03-23 13:05:21 來源:
嘉陵江在線

精準幫扶
村民過上好日子
57歲的閬中市朱鎮鄉鶴林村村民杜昌茂從閬中市人民醫院住院回家,8000元的住院費分文不交, 村里會計還上門給他報賬:30只仔雞還要3個月才能出欄, 但是流轉的土地收益金開始發放,水田每畝550元,旱地每畝450元。 在合作社認養的3頭豬,每頭獲純利600元, 這筆錢很快就能到手。
杜昌茂作為鶴林村的特困戶,因病喪失勞動力, 除了享受全家人低保兜底政策外,他從銀行貸了5000元政府貼息資金, 投入到村上脫貧奔康產業園,第一年收入10%純利;又貸到5000元無息貸款,投入到大北農公司,第一年同樣收入10%的純利。“我又從政府領到2450元產業發展扶持金,買了檸檬種苗,種了1畝多檸檬樹。 現在又在自家荒坡上種了桂花樹。”杜昌茂樂呵呵地說,這些樹都不需要自己看管,由村上的農技員定期檢查,指導他們實時施肥除蟲。
“村上的脫貧奔康產業園還讓我免費認領5棵核桃樹。”杜昌茂說,這5棵樹自己沒掏一分錢, 但是它們將來掛出的優質核桃,卻由自己變賣收錢,預計每棵將獲純利200元,至少可持續收益50年。
扶貧扶智
村里形成好風氣
“武娃子,把這片林子看好,生活會越來越好喲!”3月22日上午, 跟村民打過招呼后,44歲的朱鎮鄉鶴林村村民“武娃子”又開始新一天的巡山工作。這位過去的“懶漢子”,逐漸成長為認真負責的護林員。 與他一起徹底改變的還有35戶貧困戶,整個鶴林村如今已由出名的“窮村” 蝶變為“產業村”。
“武娃子” 曾經是鶴林村的一位“后進村民”。因為家窮,他一度懶惰不已。后來村干部上門做通思想工作后,他自愿擔任村里的護林員。有一次,一位村民建房需要急用一棵成料, 準備到自家坡地砍伐一棵樹。“武娃子”發現后,堅持制止。他說,既然當了護林員, 就要敢于認真負責, 沒有村上的批文,誰也別想動一草一木。去年底,“武娃子”被鄉上評為優秀護林員。“扶貧也要扶智,更要易風移俗,要讓新生活成為村民的精神追求。”從2015年初起, 鶴林村開始在全村開展評選最美家庭活動。
村民武承和的老婆長年臥病,他始終不棄不離,不但把老婆照顧得妥妥帖帖,還抽空到村上的產業園工作,家里還養豬養雞,發展副業。如今,武承和家的年收入與過去相比,至少翻了3番,已經早早脫貧。去年,他家被村上評為“最美家庭”,武承和在領獎時淚流滿面,表示還要進一步做好,把大家的信任扛起來。
產業帶動
整村脫貧好路子
鶴林村依靠鄉黨委,組建了“脫貧奔康產業園”,由村主任擔當園長,年產雞仔10萬只,間種桂花樹、核桃樹,利用荒山種植辣椒、大蒜,成為村民脫貧的“火車頭”。貧困戶將無息貸款入股分紅,還可以在產業園打工,多項增收。
該村用好相關扶貧產業配套政策,為全村安裝自來水, 新建3.5公里村道路、8公里村組道路,農民用一個手推車就可以把家里的農產品,推到村上指定收購點出售。此外,通過“五改三建”,極大提升村民居住條件和衛生環境。扶貧攻堅之前貧困家庭戶均收入2400元,目前家庭戶均收入8400元,收入是過去的3倍以上。
鶴林村共有256戶、878人, 其中35戶貧困戶已經實現脫貧,目前正在推進“鞏固奔康”。(南充晚報)